药学专业介绍
学制:四年 层次:本科 学位授予门类:理学
1.培养目标
药学专业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药学人才,以服务国家战略和人民健康需求为导向,以爱国主义精神为根基,融合职业道德、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的培育。通过系统构建药物化学、药物分析等分支学科的理论体系与实践技能,强化药学专业训练与多学科交叉融合,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宽广的知识视野及创新实践能力,能够胜任药物研发、生产质控、临床合理用药、药品流通管理、新药研发及药学服务等全产业链核心工作。在培养过程中注重塑造社会责任意识与药学职业伦理,强化团队协作、自主学习和创新创业能力,通过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提升学生在复杂场景下运用现代技术解决药品质量评价、新药开发及行业监管等实际问题的综合素养。同时,立足医药行业前沿发展,培育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与前瞻性思维,使其既能适应医药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又能在药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精准药学服务及科研创新中展现核心竞争力,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供兼具专业深度与社会责任感的高层次人才支撑。
2.就业方向
药学专业就业路径贯通医药全产业链,覆盖药物研发、生产、流通、临床应用及监管全链条,毕业生既可攻读药学、中药学硕士研究生,也可在制药企业、科研院所、医疗机构及健康产业机构中多向发展。在研发方向,毕业生可进入跨国药企、生物科技公司或科研院所从事新药开发、药物合成、药理毒理研究及临床试验设计。在生产与质控方向,毕业生可进入药品GMP认证企业,承担工艺优化、制剂生产、质量检验及注册申报工作。在流通领域,可从事医药代表、连锁药店管理、医药物流等岗位。在医疗机构方向,可在制药企业、医院药剂科、研究所及药政管理部门从事药物制剂研究、开发、生产、各类医药经营等工作。在药监部门、检验机构从事药品监管、标准制定与质量抽检工作,或在智慧医药、精准医疗等交叉领域开拓创新,形成“技术+管理”复合竞争力,持续适应医药产业转型升级与全球化发展需求。
3.核心课程
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分析、药事管理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用植物学、生药学、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4.实验实践
学院紧扣政策导向与区域发展需求,升级改造咸阳地区道地药材炮制重点实验室及药剂实验室,构建“秦药炮制与开发实验室示范中心”及分析检测中心,并联动校内五0五药业有限公司拓展实践教学平台,形成涵盖无机化学、有机化学、药物化学、中药化学、药剂学等核心实验课程的全链条教学体系,深度融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强化学生现代药学实验技能与创新能力。同时深化产教融合,与多家医药企业共建校企合作基地,通过认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及工程训练等多层次实践环节,精准对接药物研发、生产质控、工艺优化等岗位需求,引导学生深入GMP车间、药品流通及研发一线,掌握药品注册申报、质量检测、炮制技术等实务能力,同步提升职业素养与行业适应力,构建“实验室-企业-岗位”贯通的实践育人模式,为培养兼具科研创新与产业应用能力的复合型药学人才提供坚实支撑。
5.资格证书
学生可考取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药师职业资格证书。
6.修业年限
四年。
7.授予学位
理学学士。
8.专业竞赛
学院始终坚持以赛促学、产教融合的培养理念,通过构建“课程-实践-竞赛”三位一体育人体系,着力培养创新型药学人才。近年来,学院依托药物制剂实验室和校企联合研发平台,学生团队先后斩获“挑战杯”陕西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1项,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2次摘得全国铜奖。这些成果充分展现了学院在制药工艺优化等领域的教学优势,体现了学生扎实的专业素养和突出的创新创业能力。目前,学院正着力推进竞赛成果向教学案例转化,持续完善“科研反哺教学、产业联动创新”的人才培养机制。
9.专业社团
学院聚焦医药创新型人才培养,依托本草生物社、医药创客工作坊等实践平台,构建“兴趣驱动-技能提升-项目孵化”育人链条,系统推进学生双创能力发展。本草生物社立足药学、药剂学交叉领域,通过技能实训等形式,为学生搭建多维度成长平台;医药创客工作坊实施“导师--学生”联动机制,围绕药物制剂开发、中药现代化等方向开展项目制学习,重点孵化“互联网+”“挑战杯”等竞赛项目。平台建设以“专业兴趣培育+实践能力锻造”为核心,建立“理论学习-实验操作-成果转化”培养路径,相关成果在近三年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累计获国家级铜奖2项、省级金奖3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率达90%。通过真实项目历练,学生不仅深化了药物制剂理论与实践应用能力,更形成了“发现问题-创新设计-产业转化”的系统思维,为医药行业输送兼具科研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10.就业实习单位(部分)
西安明仁药业有限公司
陕西君镜迈德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陕西康瑞安集团医疗有限公司
陕西慕森泽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苏州药明康德新药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陕西斯科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西安润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五0五药业有限公司
11.专业带头人
刘继平,教授,2001年7月本科毕业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2013年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现任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中药药效机制与物质基础重点研究室主任;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实验药理分会及中药毒理与安全性评价分会委员,中国药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药理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中药药理分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陕西省药理学会副理事长,陕西省药学会理事。先后主持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陕西省教育厅服务地方专项等科研项目20余项;在J Ethnopharmacology、Plant medica、Neurosci lett、《中国中药杂志》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咸阳市优秀论文一等奖1项,国家发明专利4项。曾获陕西省药学会2022年度“优秀科技工作者”,第三届咸阳市“优秀科技工作者”。主要研究方向:1.经方防治糖尿病认知障碍的作用及机理研究;2.秦岭中草药功效物质基础研究与产品开发;3.疗效确切的中成药组方优化与二次开发研究。
坚持教学一线20余年,近5年来承担《药理学》、《中药药理学》等课程教学任务,年均200多学时。先后主持或参与各级课程建设及教改项目7项,其中作为核心成员参与的《中药药理学》课程获批国家级线下一流课程,主持《药理学》在线精品课程网站及《药理学》校级线下一流课程建设。先后参编教材及辅导书10余部,发表教改论文8篇,获陕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校级二等奖1项,带教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7项。目前兼任教育部中药教指委中药药理学课程联盟理事,陕西省药理学会药理学教学专委会委员。
药学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2人,形成“博士引领、硕博支撑、梯队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学历结构方面,博士学位教师2人(占比16.7%)、硕士学位教师10人(83.3%),硕士及以上学历覆盖率100%,其中1人具有海外研修经历。职称结构呈现金字塔型分布,其中,教授1人(8.3%)担任学科带头人,副教授2人(16.7%)构成骨干力量,讲师9人(75%)形成基础教学梯队,高级职称教师占比达25%。教师年龄结构均衡,形成老中青传帮带机制,学缘结构多元,教师分别毕业于陕西中药大学、西北大学等知名院校,其中双师型教师6人(60%),2人持有执业药师资格证,2人具有三级医院或药企三年以上从业经历。近三年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4项,发表SCI论文12篇,获校级以上教学成果奖5项,形成“产教研融合、学训赛贯通”的特色培养体系。